凯时AG新闻中心

上海洗霸: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凯时AG,

2025-04-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凯时官方网站下载,凯时官方网站下载,凯时官方网站下载,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4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确定的股权登记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90元(含税),不转增股本,不派送红股,剩下的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以后年度。

  联系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1230号柏树大厦B区5楼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1230号柏树大厦B区5楼

  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业绩体现在主营的水处理特种化学品和据此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该业务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其发展情况受客户生产装备换热系统工艺特点、水系统流程优劣、设备大修频率、补给水水质状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比例、靠近水源地污水近零排放强制政策要求、换热设备使用年限、设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以及国家或地区关于节水、用水和排污政策与规划、下游用户用水情况、行业技术进步、区域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我国水资源存在人均少、利用率低、分布不均等问题,属于较为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国家,江河湖泊附近部分地区还属于水质型缺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随着多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用水总量稳步上升。按照近几年的用水总量增长速度,在2030年之前可能突破7,000亿立方米用水红线,用水总量控制压力较大。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量迅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从用水结构看,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用水占比相对下降,而工业、生活用水比重有所上升,其中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制浆造纸、芯片晶圆、新能源、汽车机械、火力水泥、纺织印染、有色冶金、食品与发酵、矿山尾矿等几个高用水行业取水量约占全国工业总取水量的60%。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直接制约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7.7%和23.8%。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已经从跟跑进入并跑、部分领跑的阶段,人均综合用水量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4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27%。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用水方式还比较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计划》(即“水十条”)等文件要求,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仍待持续提高。

  水资源短缺或水质性缺水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我国依然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不有效治理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指导文件,同时采取对政府有关领导实行环保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存在环保问题的区域实行新增项目限制审批等行政措施凯时AG,。最近几年,国家对排放进一步提高要求和加强督察监管,国家环境税、环保督察、排污许可合力倒逼工业污水处理特种化学品需求释放。同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国家提出了全面监护、整治黑臭水体的河长制度,对水环境污染的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我国将会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出台更多更严厉的法律法规,督察和监管会越来越严,节水和污水排放的标准会不断提高。

  在国家水污染减排约束和水环境质量监管的强力推动下,水处理特种化学品技术和水处理工艺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在工业节水、污(废)水与中水回用方面,围绕着节水减污、高效用水、污染水处理与中水回用等目标,重点开发处理高浓有机废水、高含浓盐水、难降解有机废水、含重金属废水与放射性同位素废水、医药废水等极难处理废水的特种化学品的新技术,着力研发高浓度氨氮废水(如兰炭、焦化、畜牧养殖业与渔业、食品加工、煤化工),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新能源领域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等领域环境污染治理特种化学品技术,造纸工业草浆中段废水和废纸打浆废水治理特种化学品技术,有机合成工业高盐浓水、高含硫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治理技术、高含硫酸性气田天然气采出废水等特种化学品技术等。同时,针对石油、化工、汽车喷涂、车身酸洗与磷化、芯片、晶圆、造纸、酿造、制药等重污染行业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生化、物化高效组合工艺技术与装备,提升行业废水治理和循环利用水平。未来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的清洁生产新工艺、混盐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和过程减排与末端治理新技术代表了行业技术的重点方向,重污染行业工业用水、废水实现“全回用”和“零排放”的技术集成重点包括:高效凝聚技术,高效过滤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高通量膜分离技术,新型除盐分盐技术,蒸发浓缩造粒技术以及行业的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绿色工艺技术等。在水处理特种化学品易生物降解单剂合成和特种化学品复合配方、水处理工艺设备智能化集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远程控制技术、AI技术应用到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等方面也取得全面的进步。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及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带动行业整体技术升级改造。

  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是我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回顾整个2024年,我国生动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即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与新质生产力业务关联的公司主要业务点/潜在业务点主要有:1)锂离子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多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先进材料的产能放大与产线的稳产;未来,卤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产线的设计与产能放大工作会适时有序推进,固态电池(半固态与准固态)在消费电子、智能穿戴、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eVTOL等价格不敏感应用场景的推广,以及随着固态电解质生产成本的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在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拓展;2)锂离子电池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创新性生产(硅碳近零膨胀)与生产规模和成本的持续下降,能量密度的持续上升与负极材料配对应用的低成本工业化推进;3)云数据中心空冷与算力中心液冷及核心关键全氟乙胺丙胺丁胺系列液冷剂开发等业务的大规模拓展。

  除了传统水处理服务市场外,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凯时AG,、大数据、AI、算力中心、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云数据与算力中心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和散热问题也日益突出,液冷服务技术成为缓解云数据与算力中心能源消耗和散热问题的必然选择,相关市场需求趋势明显、潜力巨大,相应空冷与液冷业务会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液冷系统中核心关键全氟乙胺丙胺丁胺系列高效率全氟液冷剂开发与规模化生产可能是未来高门槛的核心工艺包,市场需求巨大。

  公司正持续高质量推进的新能源领域先进材料产业已成为国家大力推进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压力、减轻环境负担、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等行业的高速高效发展,提升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保持较高增速。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4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159.6万辆,同比增长34.0%,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方面,2024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8%,较去年同比上升8.1%,1-12月整体渗透率已达到40.9%。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回暖推动需求持续增长,叠加政策持续支持,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放眼全球,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4万辆,同比增长24.4%,后续来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或迎来进一步提升。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观点分析,预计2025-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36万辆/2655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868GWh/998GWh。

  除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外,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需求旺盛。据《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74.66GW,同比增长131.9%;国内储能新增装机42.46GW,同比增长99.2%,新型储能招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共有528家企业发布储能系统招采信息,1105家发布EPC招采信息,同比分别增长68%、115%。

  由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硅碳负极近零膨胀材料、硅碳负极关键核心材料-介孔碳基材料、锂离子固态电池核心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粉体(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材料在未来几年均会出现高增长。如果公司的相关产品能得到动力电池大厂的采购与应用,公司产能的大规模建设与产品一致性稳定的生产将成为持续供货的关键。

  报告期内,基于国内外行业环境、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结合国家关于环保、新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规划,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发展战略。目前,公司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汽车电子、制浆造纸、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水环境污染治理、数据中心、新能源电池等行业领域,主要业务包括:一,提供专业的特种化学品、过程化学品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固态电池先进材料,包括水处理特种化学品与过程化学品、闭式空间与有限空间全场景消毒净化产品、锂离子固态电池电解质粉体及硅碳负极材料等。二,提供全自动智能控制在线加药保障系统与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包括数据中心空冷液冷系统装备、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及运营管理、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危险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等。

  公司在提供专业的水处理特种化学品、过程化学品、全自动智能控制在线加药保障系统与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方面已经形成持续、稳健的业绩和增长曲线,着力以化学技术为基础,以定制化的复配水处理特种化学品为手段,辅以定制化的水处理设备,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水处理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按产品或服务类型分,包括化学品销售与服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加药设备销售与安装和水处理系统集成等,或进一步分为水处理特种化学品、过程特种化学品、电池材料特种化学品等特种化学品业务以及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与其他设备等定制化装备业务。

  2024年度,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001.7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95.41万元,同比上升10.21%。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第一,本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海上风力发电及配套低碳产业园项目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业务,该业务收入及毛利较高;第二,本报告期内应收款清收较好,实现了部分长账龄款项的回收,期内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减少较多。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持续引进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特种电池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工艺控制、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均有丰富的大厂行业经验,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研发、生产、品控、检验、测试、小规模应用、技术营销团队,并依托在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专业人才以及与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逐步开展了以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粉体(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近零膨胀硅碳负极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相关业务,目前应用场景主要在消费电子、低空飞行器、无人机、AI机器人、大数据储能、智能电网侧储能、人工智能等领域。截止目前已完成多批次、多形态固态电解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的试生产、客户送样和产品验证,并获得多个客户少量持续性订单。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符合性证明,覆盖业务范围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和硬碳负极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这标志着公司已初步取得了进入汽车相关产品供应链的通行证,有利于公司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相关业务,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目前,公司松江基地建设进程顺利推进,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试生产阶段。浙江湖州基地500吨级硅碳负极材料已处于生产调试及稳产的最后阶段。

  第一季度(1-3月份) 第二季度(4-6月份) 第三季度(7-9月份) 第四季度(10-12月份)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股东名称(全称) 报告期内增减 期末持股数量 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东性质

  上海添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添橙添利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3,480,000 1.98 无 其他

  浙江银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万全盈1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3,458,000 1.97 无 其他

  上海承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3,317,693 1.89 无 其他

  上海汇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888,633 0.51 无 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1.王炜先生为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上海承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上海汇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实际控制浙江银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万全盈1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海添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添橙添利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翁晖岚女士为王炜先生配偶,二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与浙江银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万全盈1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海承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添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添橙添利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海汇续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构成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公司不掌握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001.7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0%,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4,295.4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8.6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7.69%。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搜索